红古轩
您的位置:大涌红木家具网 >> 红木知识 >> 红木文化 >> 正文内容
紫檀木舵杆见证郑和下西洋盛况
来源:济南时报  2013/3/20 0:00:00  发布:大涌红木家具网

明代紫檀木舵杆

   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,近年来,紫檀木的拍卖价格也屡创新高。目前国内文博界达成共识的观点是“紫檀无大料”、“十檀九空”,然而,在蓬莱阁景区的古船博物馆内,记者却看到了一块长8.2米,重达7000斤的紫檀木大料——— 明代紫檀木舵杆。它不仅是实心的,而且材质不裂、不翘,品相优良,其身上的“永乐十年”刻文,也使其成为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的物证。

    根据登州博物馆馆长袁晓春的说法,紫檀木舵杆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大的古代紫檀木之一,价值重大,堪称国宝。那么,它是如何被发现的?它和郑和下西洋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?

    水城清淤,发现“庞然大物”

    位于山东半岛北部蓬莱市的登州港(蓬莱水城),是我国北方著名古港。其历经千年仍在使用,原因是历代不断地疏浚清淤,历史上最大的清淤工程是在1984年和2005年。

    两次清淤工程,袁晓春都亲历其中,他告诉记者,现陈列于古船博物馆的紫檀木舵杆,是1984年4月的一天发现的。重达7000斤的“庞然大物”从淤泥里清出来就费了很大的劲儿。

    清淤工程结束后,蓬莱文物部门将珍贵木材取样,送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所,请腰希申先生进行了鉴定,鉴定结果认为这一木材的确是紫檀木。

    这根紫檀木舵杆的历史文物价值,不仅体现在其体形庞大,保存完好,还体现在其前端的一段铭文上。在这根被加工成方木的紫檀木头部,凿有9厘米的圆形穿孔。头部刻有3行文字,共48字:“黄字三百十五号,壹根长二丈八尺,厚一尺二寸,舵头破心,闪脚破开一尺五寸,巴节三个。永乐十年六月□□日进四百料。”

    袁晓春说,从国内发现的明代船材文物看,许多官方木料上大多刻有文字编号等,南京宝船厂、登州港出土的明代木材莫不如此。登州港紫檀木舵杆编号就是依据《千字文》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的“黄”字头来编号的。另外,铭文把舵杆的特征记录得十分详细,记载了它的长度,厚度,舵头和闪脚处的处理,甚至疤节的数量,这样在运送过程中如果出现遗失,查找起来就十分方便,也防止一些贪官污吏从中偷梁换柱。从这几句铭文我们还可以看出,早在明代,我国的造船业的管理制度就已经十分的严格了。铭文同时也说明当时对于海外而来紫檀木的珍视程度。

    历经数百年风雨,没有一点变形

    木材上的“永乐十年”、“舵头破心”等刻字表明,该木材为明代永乐十年(公元1412年)造船选用的舵杆构件。那么,在古代的木质航船中,舵杆是一种什么构件?又有怎样的功用呢?

    袁晓春说,舵杆是古船上控制方向的关键部件。用紫檀木当舵杆,自然是因为紫檀木不易腐烂、变形,这件紫檀木舵杆从淤泥中埋藏了数百年,出土后也经历了近30年,没有一点变形,充分证明了材质的“坚固”。优良材质保证明代海船的卓越性能,可见郑和船队在船舶材质上,有条件选用世界上最优质的木材来造船,使得船队的抗风浪能力、耐久性必将优于外国船舶。

    袁晓春说,目前,我国发现的一批古代舵杆,除了在登州港1984年发现的长8.2米的紫檀木舵杆,2005年发现的长9.23米的铁力木舵杆,还有1957年在南京市宝船厂出土的长11.07米的铁力木舵杆,这一舵杆现展览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登州港和南京宝船厂南北两地共同发现的铁力木舵杆,表明明代铁力木船材还很充裕,也可以证明明代造船在船舶的关键部位喜欢选用铁力木作为舵杆。紫檀木舵杆则尤显珍贵,它出土近30年来,先后历经中国船史界众多专家学者的考察,均被认定为明代舵杆。

    国内学术界的许多著名学者认为,全国范围内紫檀木没有大木料。《紫檀》专著的著者周默先生说:“我接触紫檀木二十多年,小头直径最大的有53厘米的(长度为260厘米),最长的紫檀木约390厘米左右。”多年从事明清家具研究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先生介绍:“故宫现存紫檀大器中,板宽很少有超过20厘米的。”近年来,周默先生曾亲往印度南部的古德伯林区,看到紫檀木的老树桩直径在67.95厘米,还见到了直径44厘米的紫檀木树干。他认为由于印度林区运输困难,紫檀大料在印度本地用于建房或提取染料而使用殆尽或过度采伐,致使来到中国的紫檀大料寥寥无几。然而,在蓬莱的登州港发现长8.2米的大型紫檀木料,说明至少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期间,国内一定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大件紫檀木,“登州港明代紫檀木能够穿越历史保存至今,实属国宝级文物,十分珍罕,其历史与科学价值将日益显现。”

    见证郑和下西洋的盛况

    这根紫檀木舵杆,承载了很多明代造船业的历史信息,那么,从它身上,又折射出明代航海业的哪些信息呢?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,是否与之具有某些关联呢?

    袁晓春说,在世界上,每当提起中国,人们都习惯性地将之与农耕文化相联系,实际上,在古代,中国曾是拥有深厚航海传统和先进造船技术的海洋大国。早在秦朝,就有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,其中徐福东渡日本更是广为流传。到了宋代,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指南针,为世界航海技术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。中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事业的巅峰时期,还当属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代。而古船博物馆馆藏的紫檀木舵杆,其铭文所记载的年代,正好处于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初期。

    从紫檀木舵杆上所刻文字可见,当时进料很多,而进料如此之多,可能与郑和下西洋船队船只的建造相关。国内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认为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之后,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珍贵木材随着西洋航线的开通,源源不断进入中国。郑和下西洋极大地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,丰富了中国官方与民间对珍贵木材的选用和珍藏。

    我国传统观点对于明清紫檀木的产地,素有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东南亚及我国云南、两广等地的说法。但是,近年来经周默先生等紫檀木专家实地考证,实际上自古至今紫檀木原产于印度南部、西南部、东南部地区。登州港出土的紫檀木舵杆,与永乐年间郑和开通西洋航线后,郑和船队抵达印度时间相同。郑和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,从明朝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至宣德八年(公元1433年)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出使西洋。郑和的船队由数百艘大小船只,两三万官兵组成,在郑和及其助手的统率下,七次进入印度洋,剿灭海盗,经营贸易,调解诸国纠纷,迎送各地使节。其船队的规模和所用船只的大小,远远超出了当时世界上的任何的其他海上力量。其规模之庞大,人数之众多,足迹之广布,为古代中外航海家所不及;其航海技术之先进,也为世界人民所称道。十分巧合的是,盛产紫檀木的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与安德拉邦紧邻古代的古里国,再往南就是柯枝国。如果郑和船队或私人海上贸易船队从古里、柯林装运产于印度南部的紫檀木也是合情合理的。

    近年来,我国著名造船史专家席龙飞先生提出,郑和船队的大型宝船出现于郑和第三次下西洋以后,而蓬莱永乐十年(1412年)紫檀木舵杆,恰好出现于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后。在中国北方登州港,发现并保存郑和下西洋的紫檀木船舵,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登州港在明朝初期繁盛的运输景象,反映了明代此地造船业和海外贸易业的发达。古登州自古以来作为一个海港,在明代辉煌的航海事业中,也发挥了其应有的历史作用。

大涌红木家具网特别提示:任何网站、媒体转载本站原创文章则一定要写明文章出处为:大涌红木家具网,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。最终解释权归大涌红木家具网所有,如有疑问请与我站编辑部的联系,电话:0760-88881272
关于网站 | 会员服务 | 广告刊登 | 联系我们 | 推荐品牌 | 全景展厅 | 产品中心 | 合作网站:品牌红木网
地址: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 邮编:528400 电话:400-0088-328
版权所有 :弘木传媒 中山市大涌镇人民政府 | 粤ICP备12030182号 技术支持:品牌红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