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古轩
您的位置:大涌红木家具网 >> 红木知识 >> 标准常识 >> 正文内容
剔红:演绎中国红之美
来源:中国古典家具网  2015/4/25 10:33:55  发布:大涌红木家具网

剔红花卉圆盒

是古代皇帝批阅奏折时的一笔,是古代女子脸颊上的一晕,是古代城墙建筑上的一片,红色,从古到今,都是中国人最解不开的一个情结。而用剔红制成的器具及家具,更是一抹挥之不去的红,数千年演绎着属于中国红的美。

剔,往外挑;红,朱红色。以锋利的硬刀来剔软的朱红色漆层,剔红,就是这样一种雕漆的技法。以木或金属为胎,先进行固胎,然后在胎体均匀髹朱红漆,层层上漆,少则十几层,多则百层,最后再进行仔细的雕刻,打磨、烘干、上蜡,耗时数月,剔红器,才在这一道道繁复的工序中诞生。

剔红雕刻非常细致,呈现效果立体
剔红雕刻非常细致,呈现效果立体

这股红色的剔红热潮始于唐代,兴于宋元,盛于明清,很多皇帝都喜欢用大气的正红色点缀沉闷的紫禁城。要问谁是剔红的“忠实粉丝”,可谓是明朝的永乐皇帝、清朝的雍正与乾隆皇帝。永乐皇帝时期,特设“果园厂”,集能工巧匠,所制的剔红器登峰造极。如当时的剔红器上都会落款“大明永乐年制”,细小针刻的落款要对着光才能看见,其技艺之精湛,难怪乾隆皇帝会忍不住称赞“细针镌永乐,谁与护而呵”。精致的剔红器还成为了当时的“国礼”。据考,单是永乐五年,中国就曾赠予日本剔红器两百多件。到了清朝,由于雍正乾隆皇帝的厚爱,剔红技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,在打磨技术方面,不像明代那么注重磨工,而是靠刀工的起转剔出花纹,清代剔红器较气质典雅、恢弘大气。这个乾隆皇帝盛赞为“不见刀痕见画工”的剔红,形制上也不局限在盒与盘等小件,剔红家具等大件的器形也较前朝多。

 明永乐《剔红漆花卉瓶》(台北故宫馆藏)

流传下来的剔红器中,多是小件。剔红技法其实极少运用于大件家具,主要是因为剔红器制作周期很长,一件好的剔红器,制作周期基本上在一年左右。剔红步骤复杂繁多,单是对漆,就有着很高的要求。漆必须是生漆,混以朱红染料,再用牛角细细研磨,随后加以过滤,这样的漆在涂刷时会更均匀。髹漆前还要先进行固胎,以生漆、瓦粉和松节油混合,从而产生极佳的保护作用。接下来才开始层层上漆,这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的步骤,要等一层漆干透后才能上下一层,而且不能急进,需要慢慢阴干,不能在阳光下直接暴晒。加上后来的雕刻和打磨上蜡等步骤,决定了剔红器的珍贵之处。

剔红,除了步骤复杂之外,如何掌控这些步骤,更是个技术活。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,刚髹完的油漆,如果太干,用指甲轻刮,油漆就会呈块状脱落。剔红,是要在漆上“作画”,首先要掌握的,必定是“火候”。漆不能太干,否则下刀即落;漆也不能太湿,不然会黏刀,不利落。

剔红花纹盖杯
剔红花纹盖杯 

“火候”适中后,就可以在厚实的漆膜上用手中的刻刀挥洒才情了。剔红器的主题多为花卉、山水与人物。或撷取最美的一朵刻于中间,四周环以绿叶与含苞待放的花蕾,错落有致,勾画的是一幅生气盎然的画卷;又或者以天锦、地锦、水锦三种锦纹,巧妙刻画出天之灵、地之实、水之动;剔红用刺、铲、钩,采用浮雕的手法,通过精妙的构图,成品优雅、立体、轻盈。

曾经的“燕京八绝”,如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剔红以自己的正红,上演了一出属于中国技艺的绝美好戏。这抹中国红,将会继续优雅,如常绽放,随着历史的长河,世代传唱。

大涌红木家具网特别提示:任何网站、媒体转载本站原创文章则一定要写明文章出处为:大涌红木家具网,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。最终解释权归大涌红木家具网所有,如有疑问请与我站编辑部的联系,电话:0760-88881272
关于网站 | 会员服务 | 广告刊登 | 联系我们 | 推荐品牌 | 全景展厅 | 产品中心 | 合作网站:品牌红木网
地址: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 邮编:528400 电话:400-0088-328
版权所有 :弘木传媒 中山市大涌镇人民政府 | 粤ICP备12030182号 技术支持:品牌红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