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古轩
您的位置:大涌红木家具网 >> 红木知识 >> 红木文化 >> 正文内容
妆奁:盛放闺中岁月
来源:中国古典家具网  2015/5/13 11:47:46  发布:大涌红木家具网
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“止水鉴容,流水沐浴”,早在远古时期,人类的祖先就知道要爱惜自己的容貌。古往今来,外貌之于女子,不仅要整洁干净,更需要通过梳妆打扮,来使之“仪态万千”。于是,在古代女子的闺阁里,梳妆台便成为一道旖旎的风光。

从古画中可见,女子对镜梳妆,镜台与套奁分别置于桌子上
从古画中可见,女子对镜梳妆,镜台与套奁分别置于桌子上

在古代,并没有专门的梳妆台这一类家具,通常是将女子常用的镜台与盛放化妆品、梳妆用具的梳妆匣统称为“妆奁”,而镜台与梳妆匣并非独立家具,只是依附于其他家具的器件。唐代文学家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帏幙帘榻,焕然夺目;妆奁衾枕,亦皆侈丽。”

“暂设妆奁,还抽镜屉”。奁,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,也称妆奁。妆奁一般放置梳篦、镜、胭脂、香粉等女子化妆用品,因此又有香奁的雅名。妆奁的历史,可追溯到席地而坐的时代。女子梳妆时坐在席垫上,各种梳妆用具亦搁置于席面,梳妆完毕,再将零散的梳妆用具收起来。由于古代人们使用铜镜,而铜镜又易生锈,使之恢复光亮需要打磨,为了方便省事,镜匣、镜台一类的工具也就应运而生。铜镜在不使用时,置于镜匣里保存;使用时则用镜台,也称“镜支子”,将其支起。

明清时期,紫檀等珍贵木材制作的梳妆匣开始流行(图为清雍正紫檀描金花鸟纹奁盒)
明清时期,紫檀等珍贵木材制作的梳妆匣开始流行(图为清雍正紫檀描金花鸟纹奁盒)

妆奁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民间流传,至秦汉时期,奁具的制作已越发精美,在很多文学和绘画作品中都曾出现它的身影。东晋顾恺之著名的《女史箴图》中,一位侍女给坐在镜台前的贵夫人梳理长发,近旁的地上摊着敞口的汉式银扣梳妆奁,隐约可见奁内有脂粉等工具。早期的梳妆匣,多为木胎髤漆、藤编或竹制;唐代开始出现瓷制品;元代出土的有银质妆奁;至明清时期,使用黄花梨紫檀等珍贵木材制作的梳妆匣开始盛行。

在外形设计上,妆奁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:一类妆奁继承了汉代以来漆奁便携的特点,例如清朝的折叠式镜台,梳妆匣精致美观,形体小巧,结构巧妙,上盖打开,可支起一镜,前面有两扇硬挤门,内置小屉,可放梳篦、胭脂、首饰等。另一类妆奁则演变成高80厘米左右、不易搬动的家具。因为注重器具的实用性,曾经昌盛一时。适合席地起居的汉式漆奁逐渐演变成适合垂足而坐的多层套奁,再加上明式家具的发展,妆奁最终演变成大型梳妆台。

西汉六子漆奁盒,六个奁盒分别用来装胭脂、梳篦首饰等
西汉六子漆奁盒,六个奁盒分别用来装胭脂、梳篦首饰等

“十里红妆”通常用来形容女子嫁妆的丰厚,妆奁,就是古代女子出嫁必备的嫁妆之一。女子出嫁时,因为经济状况不同,民俗文化不同,嫁妆可多可少,但“妆奁”和“妆箱”却是必不可少的,在一些少数民族也不例外,可见,妆奁在古代的婚嫁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明代有一种妆奁称为“官皮箱”,因为其名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是书房用具,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从传世物甚多、花纹题材多与婚嫁有关的吉祥图案等角度,认为官皮箱是陪嫁妆奁,乃妇女用具,其盖下平屉适宜存放铜镜、油缸、粉盒等,下面抽屉可放梳篦、簪、钗等。

常言道,女为悦己者容。精心地打扮,是一种生活的态度,也是一份专属期待的心情,期待一份热烈的爱情,期待一段忠诚的婚姻。无论是待字闺中,还是嫁作他人妇,对于古代女子而言,妆奁,作为闺中密友,也许早已不仅仅是每日化妆的场所,更见证着她们从青涩走向成熟,承载着她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。同时,作为历来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,历经演变,妆奁承载着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忱,和对美的追求。

大涌红木家具网特别提示:任何网站、媒体转载本站原创文章则一定要写明文章出处为:大涌红木家具网,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。最终解释权归大涌红木家具网所有,如有疑问请与我站编辑部的联系,电话:0760-88881272
关于网站 | 会员服务 | 广告刊登 | 联系我们 | 推荐品牌 | 全景展厅 | 产品中心 | 合作网站:品牌红木网
地址: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 邮编:528400 电话:400-0088-328
版权所有 :弘木传媒 中山市大涌镇人民政府 | 粤ICP备12030182号 技术支持:品牌红木网